【福寿山镇最美系列专栏】第五期:最美志愿者、最美公民
2023-01-05 20:31:07          来源:福寿山镇 | 编辑:周愉 | 作者:最美系列综合整理          浏览量:3307

第五期:最美志愿者、最美公民

在我们身边,经常会有一些这样的人,他们身穿红马甲,穿梭在每一个需要他们的地方,从关爱家乡到疫情防控,所有为民服务的工作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是“最美志愿者”。

一位哲学家曾说过,在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值得仰望终生:一是我们头顶上的灿烂星空,二是人们心中的道德禁令。在我们身边,就有着一些平凡却让人崇敬的人,他们践行着公序良俗,坚守着社会责任,他们是“最美公民”。

最美志愿者

毛文章(洞下村)趁年轻 做有意义的事情

所谓英雄,不过就是平凡中的勇敢,洞下村村委会副主任毛文章就是这样一个“孤勇者”。2018年加入“爱心社”后,他便化身成为“爱心使者”,定期慰问全镇的孤寡老人,组织开展助学活动;武汉疫情爆发时,他主动请缨成为“逆行者”,守卡查验双码、帮助发放物资、组织爱心人士筹集善款14000余元用于购买防疫物资;在村民们需要时,他又是随叫随到的“护水卫士”,义务看管维修全村自来水管,及时反馈各类紧急情况,解决村民用水难的问题。不管是早出晚归,还是披星戴月,他始终义无反顾地坚守在这片土地上,做着他认为最有意义的事。“先进个人”的荣誉勋章,是他平凡岁月的见证,更是他一路向前的精神动力,他的平凡事迹也如涓涓细流流进了洞下村千家万户的心田……(采写:袁心群)

毛雄志(宝石村)用心传递爱 用情回应爱

“少说多做,默默奉献,完善自我,善待他人。”朴实无华的十六个字不仅是蓝天救援队的理念,也是毛雄志不求回报,主动做一颗颗补缺的“螺丝钉”的真实写照。毛雄志,宝石村人,42岁,作为入党积极分子,他一直为社会尽绵薄之力。一个人做一两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直坚持。从2021年加入公益组织平江县蓝天救援队开始,毛雄志随队参与山地水域救援,大型活动安保、校园村镇安全宣讲等志愿活动 38 次,也是平江县蓝天救援队出任务次数最多、出任务时间最多的一员。不论盛典还是灾难,不论是大事件还是小场合,每个需要帮助的地方都能看到毛雄志奔跑着的身影。他用一颗跃动着爱的心,完成着爱的传递,快乐他人同时也快乐自己。(采写:郑心雨)

余精华(尧丰村)十八年坚实的脚步 永不褪色的初心

“公益不是一个人撑起一片天,而是每个人都做一点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是尧丰村余精华从事志愿服务18年来的切身感受。“传递爱、奉献爱、宣传爱”这是她加入志愿服务的“初心”,她也一直是这么做的。主动参与政策宣讲、环境整治、疫情防控、走访慰问、防溺水宣传等各项志愿服务活动。作为爱心社的负责人之一,她提前筹划活动、编辑校对微信推文、自编防疫快板……准备形式多样的爱心活动。在她的带动与感召下,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志愿队伍中来。她几乎一年365天都行走在志愿服务的路上,家里的证书一沓沓堆积如山,每一本都是她志愿服务的真实见证。十八年来,她一点一滴绽放着志愿服务的光芒。(采写:邓雅秋)

林佳香(大和村)但行好事 一路向暖

用一滴水搅动一片海洋,用一颗心会同千万颗心。从2016年加入天使公益协会以来,林佳香的爱心之路一直在延续。她先后多次参加帮助留守儿童贫困学生活动,每年的秋季助学捐款活动,她总是踊跃先行。就像一阵春风,轻抚过这些孩子的面庞,素未谋面,却为他们点亮了希望之光。她是贫困病患者、孤寡老人眼中的“爱心天使”,多次走访上门了解他们的需求,捐钱捐物。她是当之无愧的“抗疫先锋”。在疫情防控紧要时刻,她积极响应,捐款2000多元,踊跃参与到疫情守卡工作,风雨同行日夜坚守,用无私奉献筑牢抗疫防线。(采写:郑心雨)

童新春(思和村)一抹志愿红 彰显大爱底色

童新春,男,思和村人。自2019年加入思和村志愿服务队以来,他一直秉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积极投身各项志愿活动。2020年1月,童新春自愿加入疫情防控的队伍,连续一个多月的时间坚守在关卡执勤,用心守护村民安全;在推进移风易俗的攻坚战中,他带头树立文明新风,积极倡导村民红白事简办,在全村营造了“人人关心文明行动、人人支持移风易俗、人人参与活动创建”的浓厚氛围。同时,童新春同志也是一个热心肠。环境保护、义务献血、关爱老人等公益活动中,我们都能够见到他忙碌的身影。一件件平凡小事诉说着他的诚挚,更温暖了他人……(采写:毛若兰)

吴娟娟(尚山村)寒夜里的点灯人

微弱的灯,照亮寒夜里的路人;滚烫的血,温暖困境中的少年。作为尚山村青年的代表,从2016年开始,吴娟娟用她纤细的双手,为家乡的慈善事业编织梦想。她不管是积极参与组织成立尚山爱心互助会,还是加入湖南弘慧教育基金成为平江的志愿者,亦或是组织公司人员一起帮助贫困村贫困学子圆大学梦,为重病母子献爱心;福寿山镇教育基金会创办之时,她被推举为基金会秘书长,为基金成立奔走呼号,忙上忙下,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世人展示何为尚山新时代青年!志愿服务在于心,奉献爱心在于行。她将继续坚守初心,在服务中得到快乐,在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价值。(采写:李豪)

戴迷迷(蒋山村)志愿于心 服务于行

新时代”青年要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即使是隐隐微光,也可在黑暗里发亮,不必等待火炬。戴迷迷就是这样的“光”,照亮了蒋山村村民的心灯。他是志愿服务的“红马甲”,与“爱心社”成员定期开展儿童防溺水宣教活动,多次参与无偿献血,投身村级建设中,不当局外人;他是危险来临的逆行者,疫情来临期间,他放下小家日夜坚守在关卡一线,积极倡导“网上拜年”“云聚餐”;暴雨来临,他奋不顾身帮助危房中的村民转移到安全地带,保障了一家又一家的平安。他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也赢得大家的掌声。现在,像戴迷迷一样胸怀大爱的年轻人队伍已经越来越壮大,志愿于心,服务于行,他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采写:袁心群)

董蒙章(芦溪村)常怀孝与爱 忠孝可两全

董蒙章,1970年出生,福寿山镇芦溪村人。为更好的照顾年迈的父亲,他辞去了外面的工作回到了家乡。“作为芦溪村的一员,任何时候,任何我能帮的上忙的事情,我都会随叫随到,听从安排。”这是董蒙章常说的话,他也一直是这么做的。在疫情严重的时候,他主动申请到芦溪村和浏阳周洛交界处值夜班;2022年8月底,为保障村里斩石口路段顺利油化作业,他主动请缨,顶着烈日义务清理沿线顽瘴痼疾。一直以来,他总是在做志愿服务的路上。“志”在心中,“愿”在行动,未必光芒万丈,但始终温暖有光。(采写:胡楚)

最美公民

邱端祥(思和村)一心为群众 离职不离岗

邱端祥,男,1963年出生,中共党员,1992年至2021年,从事村级工作29年,在岗位上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热心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赢得了广大村民的认可。他说:“共产党员就要认真学、努力做,一辈子为人民发光发热!”2021年1月,邱端祥同志光荣退职,但他离职不离岗,继续为思和村的各项工作做出贡献。他是尽心尽力的“保洁员”,负责思和集镇的环境卫生,亲力亲为常抓不懈;他是掏心掏肺的“劝导员”,对未佩戴头盔、超载等人员进行劝导提醒,集镇十字路口经常看见他的背影。他是苦口婆心的“调解员”,凭借多年村级工作经验,主动帮助村干部做通做好群众工作。作为一名老党员,他虽已退出现任村干部行列,但他的余热依旧在温暖着村镇的每一个人。(采写:毛若兰)

廖亚洲(到湾村)在平凡中奉献人生

在新冠疫情最为严峻的时刻,廖亚洲挺身而出,主动申请担任到湾村疫情防控志愿者,自愿到防控最前线开展工作,积极参与卡点执勤、人员摸排、开展车辆、人员登记管控,防疫知识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他憨厚地笑着说:“村上其他的事我也帮不了什么忙,力气还是有的,只要是出力气的活尽管叫我。”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不论严寒酷暑,廖亚洲总是活跃在村里活动的第一线,环境卫生、道路清洁、防火宣传……都有他的身影。他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没有一鸣惊人的壮举,但他有一颗金子一样的心,做了他可以做的。他树立了无私奉献、任劳任怨的榜样,用他的爱心、热心和责任心为家乡默默地奉献着。(采写:邓雅秋)

刘金兴(北山村)责任在心 担当在行

风雨人生,不计较利弊得失。北山村刘金兴用他那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以及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书写了平凡人的不平凡人生。左边是生活,右边是责任,他将福寿山矿泉水职员和北山村坳背组组长双重身份背于一身。作为职员,如老黄牛般兢兢业业;作为组长,又像孺子牛那样无私奉献。他将组上的事情扛在肩上,他把乡亲的利益放进心里。“优秀共产党员”是党对他的肯定,而亲切的一声“刘组长”更是乡亲们来自心底的认可。他总看别人“还需要什么”,他总问自己“还能多做什么”。他如尘埃,微乎其微;又像氧气,无时不在。数年如一日的坚守,让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彰显着不凡的人生!(采写:李豪)

刘秋贵(尚山村)显人性之美 存向善之心

大山的子孙,像山一样担当;春风的儿女,似春一样温暖。尚山村的刘秋贵,将他的担当奉献化作涓涓细流,不断地汇入慈善事业的汪洋大海中,滋润着一批人的心。2017年,刘秋贵带头组织成立了尚山村爱心互助会,将社会零散的爱心力量凝聚成一股绳,为孤寡老人送去家人般的温暖,为贫困学生带来求学的支持,为突发严重困难的家庭传递生活的希望。同时,他还积极为思福教育基金捐款,并发动身边的亲朋好友为教育事业捐资助力。春风夹杂着细雨吹绿了山峰,刘秋贵同志怀揣着热枕温暖了人心。一步一个脚印,他在慈善事业这条路上走的坚决而稳重。他用最朴素的恻隐,在人群中激荡起向善的涟漪。(采写:李豪)

欧阳尽忠(宝石村)平凡人的坚守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排国难于危急,救民众于水火,欧阳尽忠始终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励志前行。他是移风易俗新风尚的“倡导人”,多次积极参与村组公益事业,为家乡建设增砖添瓦。同时他也是一位负重前行的“无名英雄”。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他化身最美“逆行者”。第一时间主动请缨,到疫情防控卡点值守。在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下,即使身体病痛难忍,依旧咬牙坚守。他积极筹备物资,并承担全村的消毒工作,从未有过怨言,为家乡群众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他是福寿山镇优秀疫情防控志愿者,既是一个拥有血肉之躯的平凡人,又是一个一往无前的平民英雄。(采写:郑心雨)

董弄璋(蒋山村)光而不耀 静水流深

信得过的“主心骨”,靠得住的“好公仆”用来形容蒋山村塅背组的董弄璋恰如其分。他是“党的好干部”:担任村支书的三十年,兢兢业业做好塔坳的“守护者”,在漫长的岁月里守护着一方百姓安宁;退休后,他依然初心不改,成为蒋山村财务监督委员会的成员,检查与整改,对照与更正,他用永不停歇的脚步诉说着他对这片土地的款款深情。他是家庭的“主心骨”,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传承并发扬“勤劳、朴实、宽容、善良”的家风家训,谱写着“家和万事兴”的美好旋律。脚下有多少泥土,心中便沉淀了多少真情。他虽光而不耀,但却静水流深……(采写:袁心群)

王好才(到湾村)义务“所长”

到湾村六旬老汉王好才,为让芦洞小学厕所干干净净,主动请缨担任芦洞小学厕所“所长”,为师生义务打扫冲洗厕所,将这又脏又累的活一干就是三年,不仅不要一分钱的报酬,还自己掏钱购买打扫工具。好多人都问我图啥,没别的,我就是想让孩子们有个索利的如厕环境。王好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迎来了师生和村民的点赞。几十年来,王好才一直如此,村里有事总是冲在最前头,任劳任怨,不怕脏不怕累,恪尽职守就是他的代名词。他也许就是我们这个时代小人物的缩影,渺小又伟大,退伍不褪色,来实现自己更大的人生价值!(采写:邓雅秋)

陈金林(尧丰村)拾金不昧暖人心

       尧丰村90后的陈金林,在左邻右舍的眼里,热情、善良、有爱心。在一次活动现场,陈金林捡到一个钱包,发现里面有多张现金、银行卡、身份证等重要物品,她想此时失主肯定非常着急,就在原地等待,等了许久,始终不见有人来寻,于是陈金林便联系村里的领导、身边的朋友打探消息寻找失主。在大家共同努力下,终于找到了失主,在确认身份后,陈金林当场交还并谢绝了失主的酬谢。“捡了东西还给别人这是应该的呀!”质朴的话语透露着真诚善良。这样一位平凡而又普通的90后,用拾金不昧的温暖事迹,诠释了新时代“以诚实守信为荣”的高尚道德品质,传播着向上、向善的正能量。(采写:邓雅秋)

邱育章(蒋山村平凡付出 行动最美

邱育章,蒋山村小水组的组长。该组是蒋山村最大、最难管理的组,人多矛盾多。但是在他积极无私的付出下,邻里和谐,人人都对他挺竖大拇指。邻村发生山火时,他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为避免火势蔓延,他攀爬到山崖上,和同赶来救火的人员一起用砍刀建立隔离带。扑救山火过程中,他不小心跌落炭窑,磕断了牙齿,却不顾疼痛爬出来继续扑救山火,直至山火扑灭才离开。顾不上疼了,就想快点和大家一起把火扑灭,事后他乐呵呵的笑着说。面对疫情,他志愿守卡,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面对旱情,他自费买水泵接线,自费出电费帮助村民抽水灌溉,直至收割,全组没有旱死一蔸禾;面对邻里纠纷,他主动上门化解……有需要就喊我”,他没有豪言壮语,挂在嘴上的只有一句朴实无华的话语。他用自己的热爱和能力成就了自身最大的价值。(采写:何规章)


责编:周愉

来源:福寿山镇

  下载APP